溯千年遗迹 觅考古真知

历史学院2016年本科生田野考古实习落幕

期次:第1586期       查看:30




  近日,历史学院历史学专业本科生返校,标志着为期一个月的2016年历史学专业本科生辽宁喀左土城子遗址田野考古实习工作落下帷幕。
  我校历史学院喀左田野考古实习基地作为学校“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已经连续有三批学生在这里完成田野发掘实习任务。
  此次发掘的辽宁喀左土城子遗址,地处辽宁西部的大凌河上游、朝阳喀左黄家店村土城子屯西南、大阳山北坡台地上,其年代从距今数千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延续到汉代,遗址规模大,文化层堆积较厚,文化发展较为连续,遗迹现象丰富。参与本次考古实习的本科生均以历史学院魏坚教授的“田野考古学”作为先修课程,系统学习了田野考古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国内外田野考古学的发展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了解。魏坚教授从事考古工作多年,在教学工作中对田野考古的难点作了重点阐述,并对实际工作中常见的一些错误进行剖析,点面结合,为同学们在考古工地的实际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张林虎老师首次为同学们开设基地课程“考古技术”,以帮助同学们建立以实践为依托的系统考古知识,从理论角度掌握发掘技能、从实践角度理解考古学理论构造。
  本次考古实习工作延续了国际合作、开放包容的传统,参加考古实习的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学生之外,还有来自韩国、美国以及国内其他高校的学生。近几年,历史学院建立了与台南艺术大学文博学院的合作交流机制,每年该校都有学生参与田野考古实习,共同承担野外发掘和室内整理工作。在为期一个月的考古实习工作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掘出房址、窑址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器物残片、陶片和若干动物骨骼、人体骨骼,并在日复一日的刮面、切壁、挖土、找边练习中提高专业能力,也从遗址发掘过程中对动植物遗存、土壤、碳等样品的收集与提取环节深切领会到考古学中多学科综合研究的重要性,对于书本理论知识有了更直接、更深层次的理解。
  除了土城子遗址实地发掘工作,同学们需要对发掘出的陶片、动物骨骼等进行基本清洗、整理,并将相关数据资料录入田野考古数据库系统。本次考古利用现代科技分析古代遗存,全面应用了全站仪、RTK等多种高精度测手段记录空间信息,开展了系统性环境采样和浮选,也对保存较好的骨骼进行了体质人类学的相关研究。结合本次考古的主题,带队老师还邀请辽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吴炎亮举办了“辽宁重要考古发现概述”专题讲座。考古实习接近尾声之时,同学们在几位老师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牛河梁遗址、牛河梁考古工作站、建平县博物馆、喀左县博物馆,开阔学术视野,全方面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
  我校历史学院在本科生培养路线中将组织历史学类专业本科生参与到田野考古实习中去作为重要的培养方针政策,并根据历史学与考古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专业实践方案。据悉,历史学院考古学专业的田野挖掘工作将持续到11月中旬,融合文献史学与考古学两种学术视野,进一步为培养出掌握交叉学科研究方法的学术型人才做出贡献。考古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具有证经补史的重要意义,历史学类专业的学生参与考古实习,亲历湮没已久的青铜时代文明被一步步揭开神秘面纱的过程,有利于将历史学和考古学、地上和地下的材料紧密联系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和科研素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历史学院将继续加强与校内外研究机构的合作,与地方文博单位实现学术资源的互通有无,完善丰富实习考察的整体规划,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继续为本科生提供内容充实、具有学术含量的专业实习,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而不断努力。 (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