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庆祝成立20周年

期次:第1589期       查看:33

  (上接第一版)中国梦的思想核心、行动指南。
  李捷社长代表《求是》杂志社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表示衷心祝贺,他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研究与教学、中共党史的研究与教学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相信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会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多重要贡献。
  顾海良委员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就,指出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居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先锋地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上做出新的成就和探索,将直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希望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邵文辉副局长代表中宣部理论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向马克思主义学院表示热烈祝贺。他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咨政议政等方面的积极贡献,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进一步发挥优势,紧紧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点,找不足、补短板,在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徐青森副司长代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20周年表示祝贺,他赞扬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并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张文斌副司长代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向马克思主义学院致以祝贺。他表示,作为国家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开拓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新局面。
  陈先达教授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既要进行高水平的研究,又要有理论上的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要正确理解制度与治理的关系,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切实提高治理能力。
  苏叔阳校友回忆了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求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他在这里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唯物史观。他希望师弟师妹们贯彻人民大学的良好作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不仅停留在表面上,而且深入内心,变成行动和工作的指南。
  艾四林院长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强大的学科背景、一流的学术成果和卓越的发展前景,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提供了人大方案,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是全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一面旗帜。希望全国兄弟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一道奋发有为、乘势而上,共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辉煌。
  孙熙国执行院长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成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先锋,是当代中国最优秀的、具有示范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希望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发展实力的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创造新成就、迈上新台阶、铸就新辉煌。
  当天下午,大会举办三场分论坛。与会专家分别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与发展”、“人大党史学科60年:发展与变革”、“青年学者视野中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热点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1996年由原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所(成立于1986年)合并而成,2003年中共党史系(成立于1956年)并入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建立了国内最齐全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含6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还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等二级学科,全部二级学科均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中共党史学科是全国普通高校党史学科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学院共有12个博士学位点。
  近两年来,全院教师取得了显著的教学科研成果,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及其他科研项目58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或重大课题11项,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全国优秀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等若干荣誉称号。
  目前,学院入选首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拥有多个高层次科研平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市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以及学校成立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等重要平台。新世纪以来,学院积极发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先后与美、英、法、德、俄、日、韩等国和港台地区的院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