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优势科研力量 搭建一流学术平台

我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侧记

期次:第1595期    作者:记者 杨默   查看:25

  近日,教育部社科司正式公布了2016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经费拨款情况,共有60所高校145个重点研究基地获得资助,总经费1.09亿元。其中,我校有13个基地获得资助,总经费为1138万,居于全国高校首位。
  此前,在教育部公布的第三轮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结果中,我校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等4个基地综合评价为优秀,优秀基地数与复旦大学并列全国第一。
  依托于学校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优势地位,我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汇聚优秀学术人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进行高水平研究,“十二五”以来在承担科研项目、产出科研成果、扩大学术影响、建设新型智库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目前,我校共有13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覆盖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新闻学、统计学、历史学等优势学科,持续积极整合校内外相关学科研究力量,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发挥了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作为高端科研平台,全面提升学校科学研究能力水平的重要作用。整合学术资源 产出优质成果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过程中,学校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整合学术资源、凝练学术方向,结合学科建设的需要,在充分发挥学科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聚焦学术前沿,引领学术发展,产出一大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应用性的影响广泛的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间,我校13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共承担国家级项目178项、省部级项目472项,以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义出版著作300余部,在中外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署名论文1700余篇,其中CSSCI论文1208篇,并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90余项。这些成果把理论研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对于解决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在国际权威期刊和国内顶级学术期刊的发表数量分别保持在20篇/年和25篇/年的水平,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约15项/年,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科研奖项约10项/年,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均有大幅提升。中心署名发表论文271篇,基地署名出版著作近30部,提交政府部门等各类政策建议和咨询报告共22项。论文方面,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5篇,《经济研究》上发表17篇;在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共94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在“十二五”期间发表重要学术论文230余篇,出版著作40余部,向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提交政策研究报告4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10项。郑杭生、洪大用、刘少杰等教授应邀为国家各部委、各省市理论中心组和干部陪训班开设讲座120余场,为中央和地方的咨政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