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垂范大国学 冯其庸先生追思会在我校举行

期次:第1604期       查看:27

  本报讯 (记者姚思宇)2月25日下午,我校举行“大师垂范大国学”冯其庸先生追思会。来自全国人文学科教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我校国学院师生代表、冯其庸先生的亲属等,怀着悲痛的心情,共同缅怀国学院创院院长冯其庸先生为“大国学”事业和国学院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追思他卓越的学术和艺术成就,颂扬他宝贵的道德和精神遗产。
  在逸夫楼第一会议室庄严凝重的氛围中,全体与会人员为冯其庸先生默哀一分钟。大家共同观看了冯其庸先生生平纪录短片,回忆他生前学习、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共同表达对先生深切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我校国学院院长杨慧林教授主持追思会。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追忆了冯其庸先生近百年的人生风雨和一甲子的治学生涯,他指出,冯其庸先生自三十而立到六十耳顺,与人大一同经历了建国后的辉煌与苦难。2005年,冯先生以八十一岁高龄慨然出任我校国学院首任院长,将对国学、国运的毕生思考安放其中,为国学院确立了全新的教学体系,亲自推动了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立,成为国学院重要的办学特色。2010年10月,人大国学院举行成立五周年庆典暨冯其庸先生从教六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给冯先生发来贺信,信中说:“您从教60年来,在多个学术领域都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红学研究成就突出。今已88岁高龄,仍带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为国学新时期的发展、为促进传统文化的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您治学报国的精神令人钦佩。”张建明常务副书记表示,冯先生虽已离去,但他治学报国的精神将成为我校的重要精神财富,我校应继承先生遗志,为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我校国学院常务副院长乌云毕力格教授代表国学院对冯其庸先生的离去表示深切的哀思与怀念。他指出,冯其庸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杰出的艺术家和教育家。先生终生追求学术真谛,在文学、艺术、历史、考古、西域等领域成就辉煌;先生的书法、绘画独领风骚,名扬神州;先生教书育人,更为当代学人的道德与精神楷模。乌云毕力格教授强调,冯其庸先生提倡的“大国学”为中国学术思想留下了宝贵遗产,其对国学的新的界定,超越了“华夷之辨”影响下的狭隘的民族观,倡导了符合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与现实的、基于中原汉族和边疆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国学理论和体系,对正确树立中国的国家观、民族观,促进各民族携手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曾与冯其庸先生一同为国学院的创办和发展而努力的学者们表示,冯其庸先生是当代中国的文化巨匠,是当今时代的纯正君子,是亦师亦友的宽厚学人。冯其庸先生凭借自身的学术声望,续接起在中国断裂了80年的国学教育,给予年轻人极大的支持和鼓舞,令人高山仰止。学者们回忆称,国学院在创办初期曾面临诸多质疑和困难,冯其庸先生在为学院确立办学宗旨、筹措资金、引进人才、建立“大国学”概念等方面身体力行,带领国学院踏踏实实走过了初创期的艰难岁月。
  红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们表示,冯其庸先生是新时期红学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者和“主心骨”,他主持校注《红楼梦》、手抄“庚辰本”《石头记》、全力支持《红楼梦学刊》筹办,为红学事业发展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冯其庸先生的弟子讲述了冯其庸先生生前的点滴往事,认为冯先生堪称“大智之人”、“大德之人”、“大志之人”、“大度之人”,他具有敏锐的前瞻性,敢于坚持真理、是非分明,垂暮之年规划两部大书,其勤奋刻苦超出常人。冯其庸先生的道德文章足以垂范后世,他的人生境界令人钦佩。
  冯其庸先生的同乡表示,冯其庸先生一生难以割舍乡情,为无锡的文物保护和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2010年无锡冯其庸学术馆奠基,冯其庸将其收藏的汉画像石连同自己的大量书画、摄影作品一并捐献给学术馆。学术馆也将继承先生遗志,继续做好文化推广工作。
  冯其庸先生的女儿、我校校友冯幽若女士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达感谢。她表示,近期通过阅读对父亲的追思文章,让她重新看到父亲退休后的生活情况,加深了她对父亲的理解和认识。冯幽若女士称,在家人心中,父亲永远是宽厚随和的,父亲从来不说假话的做人原则,给予了她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