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努力

———访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

期次:第1616期    作者:记者 李书慧 学生记者 吴竞   查看:76




  校友简介
宋鱼水,女,长期在基层法院工作,现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政治部主任,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96年重返母校攻读在职研究生。受益于学校的培养和基层司法实践的历练,工作成绩突出,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十大女杰、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全国五四青年奖章、中国法官十杰(2003)金法槌奖、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承办过十送红军、奥运口号等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案件,主编《知识的力量》、《互联网的理性与秩序》、《知识产权案件52案》等书籍,与母校老师共同完成《辨法析理、胜败皆服———主审法官宋鱼水司法判例点评》一书,被当事人誉为“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好法官。作为时代先锋的典型在全国各地宣讲“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司法理念,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从中关村大街59号的中国人民大学到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只有一站地的距离,跟偌大的北京比起来,这一站地的距离显得太短了。但是,从1985年进入人大学习,到1989年进入海淀区法院工作,再到2014年离开海淀区法院出任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围绕着这一站地的天地,宋鱼水耕耘了20余年。20多年间,眼前的城市不断变迁,宋鱼水的身份不断转变,心中的天地也愈发宽广,岁月磨洗,不变的是心中“人大人”的理想与情怀。
  “人大的课堂是我终生的课堂”
  1985年,宋鱼水进入人民大学法律系学习。年轻的宋鱼水心中有着这样的信念:“要有知识,要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八十年代的人大法律系当时还算不上“强系”,但对宋鱼水而言这是一片崭新的天地,可以尽情地探索。
  回忆起当时的学习生活,宋鱼水用“浪漫”两个字来形容。同学们在人大法律系学习,是在感受学习的韵味,“教室里充满了法律的逻辑,图书馆里也有一种读书的情调”,“法律人愿意讲逻辑,也爱沙龙,就是那种热烈的讨论的气氛、争论的气氛,十分浓厚”。这样不考虑任何功利因素的学习生活让宋鱼水十分怀念,“大家在一起赶帮超,失败时会充满激励,成功时也总有人提醒你戒骄戒躁”。
  宋鱼水先后在人大度过了本科和研究生生活。“单位和学校只有一站地之隔,我就在黄庄,毕业以后一直在黄庄和海淀这一块‘晃悠着’。”因为距离近,宋鱼水毕业之后也经常回到人大的课堂“蹭课”,法律系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她的良师益友。作为优秀校友,宋鱼水也经常回到学校参加各种活动,担任演讲比赛、辩论赛的嘉宾等等,与母校的缘分愈加深厚。
  谈到人大对自己的影响,宋鱼水将这些影响总结为知识方面和做人方面。“人大是我不定期充电的地方,用知识提升工作的能力。”宋鱼水认为这是很重要的,学校能够告诉自己每个阶段的知识点是什么,跟学校保持得越紧密,就可能越少地走弯路。在人大,宋鱼水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学到了要去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普通人”。宋鱼水说:“我这个岗位就是服务当事人的,因此解决问题的务实精神也是要求越来越高的,特别是要淡泊名利,要扎根基层,踏踏实实把基础事情做好。来不得半点虚伪和虚假,更需要克服急躁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这一切都是非常重要的。”
  宋鱼水在人大读本科期间,见证了东门“求是石”的诞生。这块“求是石”给了她很多启迪,之所以有如今的感悟,她始终认为是与人大的理想教育有关,与这块儿屹立的石头有关。
  “为‘海法’洒尽青春热血也无怨无悔”
  1989年,本科毕业之后,宋鱼水被分配到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工作,从此与海淀法院结下了25年的缘分。
  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正需要大批的法律人才,这给宋鱼水和她的同学们提供了施展拳脚的空间。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她这种非理性的兴趣爱好转化为一种理想,转化为职业,转化为愿意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比起身边有些同学的失落和迷茫,宋鱼水觉得自己的理想与海淀区法院高度契合,当时的宋鱼水是热血沸腾的,是激情澎湃的。
  八十年代,海淀法院的团队中大学生并不是很多,因此宋鱼水和她的同学们也备受重视,要求也更高。随着海淀区法院的发展,案件不断增加,但人员不可能像案件增长那么快速增长,案多人少,“从此就没有轻松过”。海淀法院在成长,铸就新的辉煌,宋鱼水也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
  对待自己的工作,宋鱼水始终扎扎实实地推进,坚定着司法为民的信念,存一份敬畏之心。宋鱼水多年前接受采访时曾经说:“作为法官,我一生中有可能审理几千件案子,但许多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只进一次法院,打一次官司。如果这一生中仅有的一次官司,让他们受到不公正待遇,或让他们得到一个不明不白的判决,他们心里就会留下深深的伤痕。伤害一个当事人,就会多一个不相信法律的人。而维护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会使人们增加一分对法律的敬畏,对社会的信心。”
  在海淀法院工作的25年里,宋鱼水获得了全国“十大青年法官”、“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法官”、“中国法官十杰”、“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标兵”等荣誉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等荣誉,但她依然保持着最初的谦和与坚定。
  宋鱼水说:“一个人可以没有领导职务,但是一定要有事业。”宋鱼水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事业,与海淀法院风雨同舟25载,任凭风吹浪打一直在坚持着,“可以说是洒尽了青春热血也无怨无悔”。
  “优雅地工作,悠闲地生活”
  2014年11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挂牌成立,宋鱼水出任副院长兼政治部主任。“万事开头难”,宋鱼水离开了工作了25年的海淀法院,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工作团队,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一个刚刚起步的单位,全新的工作内容,宋鱼水又像是从头开始了。尽管党组和同事们都很努力,但是处在司法改革和社会巨大的变革中,队伍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宋鱼水就自己的新工作也做了很多的讨教,问了很多从事政治部工作的老领导、老同事,他们也给出了很多建议———关于什么是政治部,如何提升人的潜力,如何爱人,如何呵护人的发展等等。
  宋鱼水希望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法律理想,能够做一些事情,推动祖国法治进步。在依法治国方略的引领下,宋鱼水和她的同事们正在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
  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宋鱼水对生活的体会也变得更加复杂和深刻。在繁忙的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寻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始终是一种艺术。做好“加减法”,宋鱼水希望自己能够“优雅地工作,悠闲地生活”。每天早晨睁开眼睛,看到家人高高兴兴的,去上班的时候,看到公共汽车上的人、等车的人和服务的人,有一个好的秩序……“人的一生年轻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对生活,她希望永远保有年轻人一样的热情。
  回顾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宋鱼水认为,在选择工作方面,“年轻人一定要找一个又苦又累的地方,或者至少是一个累的地方,千万别找一个轻松的地方,别找一个养人的地方,年轻人找一个养人的环境,温室里的花朵长不开长不大,是经不起晒烤的。”
  在八十周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宋鱼水期盼母校和母校的学子们能够越来越好。东门的求是石像是人大精神的载体,实事求是的精神铭刻在石头上,也铭刻在包括宋鱼水在内的所有人大人的心中,代代相传,指引着我们脚踏实地的前进,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