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墨一二·九:纪念、匠心与情怀

期次:第1638期    作者:陈欣然   查看:23


  2017年12月10日下午五点半,我校第三十一届“一二·九”合唱音乐节落下帷幕。比赛结束之后,微信朋友圈被一大波“怀念”“铭记”席卷,宛如打翻了情绪的颜料桶。一场以2017级新生为主要参与者的合唱音乐节,何以具有如此力量?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一二·九”合唱音乐节,就是为了纪念“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而设立。每年的12月9日左右,全国各大高校都会举办合唱比赛,以此纪念那个名留历史的时刻。
  比赛的结果有喜有愁。有的学院庆祝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有的学院则成绩平平。但一样的,都是持续几个月的努力:匠心的缓慢雕琢,在每一个飘荡着歌声的人大的夜晚,在充盈着音阶旋律变化的教学楼和教室。一场合唱,需要的是整个学院的鼎力支持、负责组织的同学和声部长的努力以及所有参加合唱的学生的默默付出。从不能午休的中午到夜幕深沉的晚上,同学们要进行开声和呼吸方式的练习,不断调整和适应音准,越难的部分越是要反复唱、反复地磨砺和捶打,唱几十年前的峥嵘岁月稠,令顽石亦臻于完美。是这份凝聚和执著,让“一二·九”合唱音乐节的精神在一代代学子心中生根发芽,愈加茂盛。
  “一二·九”合唱音乐节是一种“情怀”。也许每个队员都曾用各种理由逃避或者退出排练,或是私底下埋怨训练占用时间。但每一个日夜逐渐成为挥之不去的回忆:与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而不断完美自身,和本来不熟的同学结下深厚的情谊,第一次感受钢琴与四个声部人声如水交融的惊喜。还记得12月10日早上,化着厚厚舞台妆的队员们坐在明德楼群的教室里静静等待上场的忐忑不安。而当站在台上,灯光一下子打下来落在脸上,大家唱起那练习无数遍的曲调,如行云流水般自如。无论结果如何,回首这段经历的时候,你才会真正意识到,属于你的“一二·九”合唱音乐节结束了,下次登上舞台的又是一届新生。正如劳动人事学院的合唱指导老师所言:“一旦从舞台上下来,他们就会开始怀念这一切,这样的戏码年年都在上演”。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们参加“一二·九”合唱音乐节,为了纪念那些与我们有关的前辈学子;而我们的匠心打造出来的漂亮乐章,定然飘荡在未来所有的岁月里,永志不忘。
  (作者系劳动人事学院2017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