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祖国的语言文字

期次:第1638期    作者:■梁衡   查看:28


  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著名作家、记者、新闻理论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



  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在世界上自立,是因为它由自身许多个体的东西组合、凝聚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如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经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民族语言。这些都已成了民族生命的一部分。
  语言文字在这个组合中,对外是屏障,对内是血液,是黏合剂,就像一座大楼黏结各个板块之间的水泥。一次在国外旅行,同一个卧铺里,碰到一位黑发黑眼珠的青年,我很兴奋,但一张口,他神情木然,一句汉语也听不懂,原来从小就移居国外。这个黏合剂已经不起作用了,我心里好生遗憾。中华民族这样强大统一,我们得感谢在秦朝时就统一了文字。解放后全国又大力推广普通话,尽量做到语言统一。
  语文既然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就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它。语言文字是工具,但这工具在为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已渗进了民族的个性,成了民族的财富、民族的标志,从而有了积极主动的作用。我们决不能自毁长城,懈怠它,作践它,而是要纯洁它,发展它。可惜这一层意思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现在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几乎到处可见:第一是洋文大量涌入,中西混杂;第二是随意编造,篡改词语;第三是繁简混用,有法不依;第四是文字粗糙,常有错字病句。这些与对外开放、网络普及、广告发展等有关,也正是新形势给我们提出的新问题。语言首先是一种工具;其次是一种艺术;最后,在发挥工具和艺术功能的过程中,它又远远超出本能而有了全局的、政治的价值。语言质量的下降,一是将影响人际关系和工作交流的质量;二是将影响文化的积累提高,如果听之任之,多少年后我们的子孙将无好书可读,无好文可诵;三是语言质量的下降,就像用低标号的水泥盖楼,将会影响民族的凝聚力,影响本民族的独立个性和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竞争能力。亚洲某个国家曾长期受殖民统治,外来语几乎取代了本国的母语,西方的书刊在国内可以很方便地流行。这样国外一些积压滞销的、黄色的甚至有害国家发展的坏书刊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倾销进来,直接作用于读者,起到瓦解腐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有学者提出,发展中国家必须以本土语言为市场屏障,这样才能弘扬传统文化,抵御文化入侵,否则将面临民族文化的毁灭。这不是耸人听闻。这么想来,我们语言文字工作者,实在是任重而道远。
  时代的变革必然带来语言文字的变革,中华文明五千年,其间经过了大小无数次的社会变革和文字变革,才有了我们今天这样丰富而优美的语言文字。正是千百年来这种不懈的努力,才使我们的语言文字成了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文字之一,以至于在计算机大量普及的现在,连外国人都奇怪汉字竟能这样惊人地适应这种现代书写工具。在当前这场空前改革开放的高潮和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我们首先应该发扬民族语言文字的好传统,然后在此基础上吸收外来词语,创造新词语,并且严格遵守语言规律。
  语言是民族的生命,是民族的血液。我们满怀希望,相信只要唤起社会的广泛支持,经过语言文字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们的语言文字会更规范、更准确、更生动、更美丽。
  (作者系1968届校友、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