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教书漫漫路

———专访2016-2017年“教学标兵”张俊岩

期次:第1643期    作者:记者 李婧玚 吴心荻   查看:48





  张俊岩,我校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学院分工会主席、保险系党支部书记,获得2016-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标兵”称号。
  在教书育人中怡然自乐喜安静,喜文字,爱研究,爱教书的课堂,张俊岩说,这是自己选择教师作为职业的全部原因。
  在电子科技大学读经济法本科期间,张俊岩曾在律所实习;人大硕士毕业时,商务部给了他签约的机会;博士后工作期间,他到保险公司学习过法务。但是在体验了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职场风格后,张俊岩选择留在学校教书。“我还是愿意回到学校来,这里简单、安静,也相对自由、宽松。”
  在张俊岩心中,教师不是一份能让人赚大钱的工作,相较而言甚至是清贫的。选择成为一名教师,他最看重的是“教书之外有充裕的时间看书,做自己喜欢的研究”。
  除了日常教学外,目前张俊岩没有做任何校外兼职工作,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教学中。大量的付出没有令他感到厌倦和疲惫,相反,他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曾经做过四个本科班班主任、新生研讨课导师、英硕保险学社指导老师、学校高考招生咨询组成员,张俊岩在十年的教书工作中承担过各式各样的“传授知识,解答疑惑”工作。
  令张俊岩印象深刻的,是每年到四川参与高考招生咨询工作时,自己总是会被考生和家长们有关“金融、法学、新闻这些热门学科”的各类咨询所包围。但囿于招生人数的客观限制,专业调剂不可避免。为了最大程度了解并满足学生意愿,张俊岩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学生报考该专业的原因。“当发现有些学生不是真心喜欢甚至不了解这些专业时,我会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真正的兴趣去报考专业。如果自己的建议能使大家在进入社会的起步阶段少走些弯路,我也会从中获得快乐。”
  作为新入学本科生班主任时,张俊岩给自己设立的目标是帮助同学们转变思维方式,从高中的“一心扑在学习上面,两耳不闻窗外事”到自己主动学习、适当参加社会工作,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这个阶段能够帮助学生成长,是很快乐的事情。”
  回望自己的教学十载漫漫路,张俊岩从未后悔:“我从07年开始留校教书,至今没有后悔过。我觉得这个选择是对的。”
  半桶水的背后是十桶水在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知识面前,张俊岩永远是个认真踏实的学生。
  尽管身为副教授,他也经常去“蹭”喜欢的课,包括经济、哲学、历史。他在作为学生吸收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参加教学优秀奖评选活动时,对来随堂听课的刘凤英、赵西卜、王向明、杨昌举四位老师所提出的每一项建议,张俊岩都记在心中并认真改进。
  备课,是每个老师都绕不开的话题。张俊岩在2007年刚开始任教时,每堂两个半小时的课,他都要提前花费整整一周时间准备讲义,反复推敲琢磨,不断演练。如同一句老话所说:半桶水的背后是十桶水。为了课上给学生高质量地传授这“半桶水”,张俊岩都要在课前下足了功夫。在张俊岩看来,“为了备课,准备多少都不算多。”
  在张俊岩这里,为教学而准备的“十桶水”不仅是用于“第一课堂”的短短一两个小时,“第二课堂”甚至是更为重要的存在。在课堂上的教书之外,张俊岩在课外的教学中同样投入了大量的时间。
  从2007年开始,张俊岩担任了每一届大学生保险模拟法庭辩论赛的指导老师。从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创新杯论文竞赛到本科生研究基金和大学生保险产品创意大赛,张俊岩都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帮助。他还记得曾指导过一位金融专业同学的大三学年论文,作为指导老师,从确定论文选题、修改论文大纲到引导学生写出有价值的论文,每一个环节,张俊岩都严谨负责地提出指导意见。时至今日,虽然这名同学已经从人民大学毕业了,但逢年过节,他都会给张俊岩发来祝福短信。“这就是作为老师所感受到的幸福”。他还鼓励学生有问题积极找老师,不要怕麻烦老师:“学生不要怕打扰老师,老师可能会因为工作忙而没有时间主动去找学生,但学生可以去找老师。”每个周三和周四,张俊岩在下课时间都会待在办公室里,等待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
  “我喜欢在课堂之外,花些时间与同学们做第二课堂的交流。”张俊岩说。
  板凳要坐十年冷从本科到博士后,从学生到老师,张俊岩从导师和前辈们的教诲中受益颇多。
  “硕士导师郭禾老师宽厚温和,善待学生。生活上简单就好,学习上尽力就好,但在品行方面,郭老师的原则是棱角分明的。在他面前,规矩和诚实,是最好的行为方式。”
  读博士期间,王利明老师告诉他的那一句“板凳要坐十年冷”,让他多年之后仍然记忆犹新。王老师的言传身教使张俊岩意识到应以何种态度对待学习。“在我读书时,王老师基本上一大早就到学校来了,原来没有太多行政工作的时候,从早到晚都在办公室里写论文或改书稿。现在,王老师在从事行政工作的同时,每天仍然坚持做科研。”张俊岩在王利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科研的坚持中看懂了何为耐得住寂寞,也正是这种刻苦劲儿激励着张俊岩静下心来读书。张俊岩坦言,自己也曾有机会到企业实习和交流,体验过企业的工作节奏。在他看来,如果想要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环境和较高的收入,到企业工作可能会更适合。但是相较而言,张俊岩更愿意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跟随兴趣,把时间投入在教书和做研究上,踏踏实实地做出一些成果。
  此外,博士后合作导师张洪涛老师在对每件事的严格要求中教会张俊岩何为严谨。当张俊岩的身份从学生转换为老师,在教学十年中批改了数百篇本科、硕士论文后,他才深知“文章不能有错字”是怎样严格而又必要的一项要求。“这么多论文几乎没见到一本没有错字的”,这使得张俊岩更加赞叹张老师教导的“默读”方法,也令他对严谨二字有了新的认识。
  谈起科研,张俊岩认为自己目前做得并不好,甚至可以用“弱”来形容。法律专业的学习使他掌握的是与金融专业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与法律研究中常用案例和定性分析的方法不同,在金融学研究中更重视模型的运用,数学上的定量分析则是必要的研究方法,而一直都是“文科生”的张俊岩坦言自己甚至“没学多少数学”。面对“隔行如隔山”的困境,张俊岩正在积极“突围”。“我可以向其他老师请教,与其他老师合作,在做有关法制环境完善程度、法律规则有效性的相关分析时,我可以在法律这一块儿多下些功夫。”张俊岩将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了“优势”,但他仍不满足于此:“看起来有了一些成果,但离我对自己的要求还差很远”。
  教书十载,张俊岩仍坚定地走在前进的漫漫长路上。
  (作者吴心荻系社会与人口学院2016级本科生,李婧玚系财政金融学院2017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