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来 两岸花开

记中法学院副教授、台籍教师林承铎

期次:第1682期    作者:■毕玥   查看:78

林承铎,籍贯台湾省。2002年于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系本科毕业,2003年于美国天普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8年于北京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同年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在我校国际关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为我校苏州校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法、金融机构法律风险管理、不良资产处置与资产证券化等。

2018年12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正在进行。在现场认真聆听大会发言的人中,有这样一位教师:他来自宝岛台湾,1998年到北京读书,改革开放正好参加了一半———他就是我校中法学院经济学系主任、副教授林承铎。

“我眼中的大陆二十年”

“1998年我刚到北京的时候,到达航站楼是旧的一号航站楼,地板是绿色的,飞机舱门打开之后,飘过来蜂窝煤的味道。现在想起来,真是怀念那个刚到北京求学的年代。”林承铎娓娓讲起上个世纪末的故事。“那时,来自台湾的学生不多,我是我们学校(即中国政法大学)第一个来自台湾的本科学生。学校门口的一碗牛肉拉面是五块钱人民币,泡面只有少数的几种如康师傅、统一、白象等,冰红茶基本是康师傅跟统一两家比较有名,没有7-11和全家等便利商店,感觉生活没有那么方便。我还记得拿着美金旅行支票,需要到比较大的银行才能兑换成人民币。当时,北京的房价均价才每平米三四千块钱。”

但是,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大陆的城市建设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连四环路都还没建好的北京,现在早已拥有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中关村这一带从一片平房变成了创新创业的火车头;从大陆到台湾的时间,也从需要转机的一整天,缩短到了几个小时。2003年,林承铎曾在厦门的台资企业工作过一段时间,正值大陆经济腾飞的时期,“附近台资企业的生意都很好,进出口的贸易很红火,内销市场更是利润很高。”

2004年,林承铎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中国很好地融入了世界贸易体系,又处于筹办奥运会的前夕,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始修改和完善。《公司法》《证券法》和《合伙企业法》等的出台与修订,都进一步拉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2008年奥运会前夕,正值美国次贷危机产生,世界经济普遍受到影响,“但大陆实行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在外贸疲软的时代,以内需市场拉动了国内外销带来的影响。”

“从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大陆经济面虽然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但实际上,外汇储备和出口却奇迹般地出现增长。”林承铎认为,“总体来看,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大概是因为中国人的个性让我们总是能在逆境中成长,这种性格特质在危机出现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

“我选择留在大陆”

“这二十年来,我经常被问到的两个问题是:你为什么要到大陆念书?你为什么要留在大陆发展?”林承铎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曾在瑞典和美国留学,本有机会在德国居留,但他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大陆工作和生活。他还记得,从前在台湾,每周日晚上有一档介绍中国各省风情的电视节目,播放一小时。就是这短短的每个礼拜六十分钟的节目内容,让林承铎深深为之着迷。就这样,1998年,林承铎的父亲买了一张单程票,让他到北京上大学。

在北京上大学的一切经历都是那么新鲜、有趣。林承铎第一次走进炒菜馆的时候,看见菜单上有一道“清炒土豆丝”,他感到很震惊,因为台湾闽南话中的“土豆”是“花生”,竟然能够把花生切成丝,做成“土豆丝”,这就好厉害了。他当然出于好奇点了一盘清炒土豆丝,结果上来了一大盘菜,他夹起一条土豆丝对朋友说,“大陆的花生还真是大颗,太厉害了。”惹得朋友哈哈大笑,跟他说,这是马铃薯,我们这里叫土豆。

2003年后在大陆求学的时光中,林承铎常常在外做兼职教师讲课,科研和工作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在北大,他拿过五四奖学金、光华奖学金和第一届台湾学生奖学金的一等奖,积累了多篇核心期刊文章,在外兼职授课是用英语,极大地提高了双语教学能力。2008年,林承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在此期间,他参与、出版了三本专著,自学德语并且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作访问学者,继续锤炼教学和科研能力———2010年,林承铎同时获得北京三所高校的教学岗位录用通知,他选择留在人大,“1998年,我看见大陆高校对台招生目录时,只觉得这所学校‘又红又专’。加入这里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我切身感觉到了学校‘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又有包容的气度,与大家相处十分融洽。”

在大陆求学和工作的这许多年,让林承铎全面地了解了在大陆生活的方方面面。最有意思的是,有好几次,他代表学校前往台湾参加学术会议,很多台湾当地学者都听不出他的台湾口音,在大陆,同事认为他是台湾人;而在台湾,有些初次见面的人会问:“林老师是第一次到台湾来吗?”“这种改变不是我刻意促成的,而是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结果。”林承铎笑着说。

“在这里教书很幸运”

中法学院2013级金融2班本科生入学的时候,林承铎作为班主任,在他们报到之前就把班级的公邮、QQ群建好,并写了一封包含这些信息的欢迎信,事先打印好,在报到的时候发给他们。报到当天,他挨个迎接每位前来报到的同学,耐心讲解接下来几天的行程安排、校区的设备设施、选课情况等。“犹记得那天有许多家长或学生问我是不是研究生助理?因为一般是学生助理站起来迎接家长与学生,并为大家答疑解惑。听到这样的问题,就让我一天的疲惫感瞬间消失了,突然产生自己也是‘小鲜肉’的错觉,老感动了。”

林承铎介绍说,苏州校区的办学理念越来越成熟,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信赖,“家长们都十分关心学生学习的情况,会主动和老师进行积极沟通。”他发现,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很足,自我要求特别高。有一次,学校在元旦前后安排了中法文化交流活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主动请求老师在晚上帮大家补上当天耽误的课程。那一天,林承铎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到晚上十一点半。回忆起来,他不觉得辛苦,只感觉同学们都很用功,自己责任很重。

“年轻人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我尊重他们的意见。我的性格比较开朗,每次班会或者上课,我喜欢用轻松的方式进行。”林承铎说,“他们也很少叫我老师,随我家乡习俗,叫我阿铎。”

这二十年来,林承铎亲身经历了大陆的发展,也看到自己家乡的变化。“正在蓬勃发展的大陆为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也是我们青年献身祖国复兴和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林承铎想对青年学子说,“我认为我们都拥有一个确定可以为之奋斗的未来。无论未来的你是驰骋在上海的十里洋场、或是在北京的长城脚下,作为台湾与大陆最熟悉连接点、美丽的福建也是很好的选择,请你记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