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众志成城”志愿服务团队背后的故事

期次:第1730期       查看:50




  本报讯 1月30日,在校团委指导下,环境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曹松林,与国际关系学院2016级本科生粟健坤、应用经济学院2018级本科生马欣怡等志愿者骨干一道,号召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众志成城方阵及服务保障团队的湖北籍学生,组建人大湖北战“疫”先锋队,并初步确定“搭建平台和渠道为湖北防护救治的坚强努力、医务人员的感人事迹、湖北老乡的牺牲与坚守、人大青年乐观的疫区生活等发声”四个征集主题,以践行“团结湖北疫区同学,互相传递正能量,尽力而为做一些暖心的事”的战“疫”初心。
  当晚,闻讯而动的湖北同学们踊跃加入志愿服务团队,大家根据工作特长和兴趣组建了文编一组、文编二组、图编一组、视频一组等小组,有序地展开素材收集和筛选、文案编辑和整理、图片与视频制作等工作,利用居家隔离的时间以线上宣传的方式为湖北战“疫”做出贡献。
  1月31日,校团委官方微信公众号正式发布征集通知,活动名称确定为“众志成城人大人,共战疫情心连心”。活动得到了学校师生的广泛响应,大量的原创诗歌、书法作品、祝福视频、亲笔书信及绘画作品涌入投稿信箱。2月2日团队便推出首篇推送“人大学子的‘疫’时文学”,集中展示了同学们在疫情期间创作的优秀诗词、书信及文学评论等作品。
  活动上线以来,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支持与鼓励,受到了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第二期《蛰伏期间,我竟读懂了一位陕公老校友的故事》,第十一期《人大研支团———青春战“疫”,灌溉梦想》,第十二期《新冠疫情中的南方农村》等先后得到了学校官方公众号、校报、北京市委机关刊《前线》的转载。
  更让整个团队鼓舞的是,央视新闻2月15日报道了一位名叫张鹏的新冠肺炎康复者的故事,巧合的是,团队成员、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周阳的姐姐正是参与这位患者医疗救助的医务人员。周阳同学在2月7日的第三期来稿中分享了她姐姐感人的战“疫”故事。这个巧合让周阳以及其他团队成员都真真切切地意识到,自己所正在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疫情防控中的真善美就发生在人们身边,而湖北“众志成城”团队所要做的就是要把当地的温暖感动、传递给所有关心这片土地的人们。
  在征集活动里,我们看到了因“疫情不息,绝不离开医院”而延迟婚期的姐姐,看到了“一门三医生,春节难团圆”的医生家庭,看到了“把日记从长安街写到战‘疫’一线”的方阵医护人员,看到了“夜幕里骑着三轮车播放防疫广播”的村干部爷爷,看到了“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医生舅舅,看到了“电话微信叮咚不停”的村委会大妈,看到了“最美网络主播”人大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们,看到了“陕公老校友抗疫斗士”高士其。
  马欣怡说:“我可能这一生都不会忘记这个冬天。有人说,这是00后第一次经历这么大的事情。曾经我们是被保护着的娇滴滴的00后,现在我们长大了,在疫情面前也能肩负起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担当。”的确,“众志成城”团队的意义已经不止于传递团结互助和令人感动的抗疫故事,它本身也成为我们这些湖北同学的“家”,从疫情爆发之初的恐慌,到确诊病例不断上升的焦虑,再到疫情得到遏制的欣慰,我们的团队始终在相互陪伴中共同渡过。正如信息资源管理学院18级本科生严奕聪感慨道,“2019年,我们曾经在长安街上的呐喊阵阵和举国欢腾中团结一心。而此时,疫情又将我们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没有办法像医护人员一样冲在一线,只能把文字作为力量之源,传播那一份微弱但坚定的光芒。我认识了很多奋战在前方的战士,采访他们,了解他们的故事,倾听来自抗疫一线的声音,然后再将它们转化为文字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段时间的工作,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外国语学院2018级本科生苏醒同学表达了这样的感受。“众志成城”团队的同学们在采访前线医生、基层干部中耳濡目染,体会着抗“疫”精神的真谛。
  正如曹松林所说“进校之时,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追求就印刻在人大学子们的心上。”“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征集活动让同学们在走近抗“疫”榜样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见贤思齐。铁人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由父辈们在磨难中创造,那时我们尚未出世或年岁较小,但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抗疫精神,一定会植入于年轻一代的青春记忆中,内化为在磨难中成长奋起的动力!(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