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靳诺书记赴宁夏出席选调生工作座谈会

    本报讯8月14-15日,我校党委书记靳诺一行赴宁夏银川,推进校区深化合作,出席宁夏选调生工作座谈会,并走访宁夏校友会。常务副校长王利明陪同出席相关活动。8月14日下午,宁夏...

  • 我校与云南省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校地合作

    本报讯(记者刘宜卫)7月28日,我校与云南省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校地合作。我校党委书记靳诺、校长刘伟在昆明与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豪,省委副书记、省长阮成发会...

  • 刘伟校长率团访问韩国出席2018亚洲研究中心主任会议

    本报讯8月30日-9月2日,我校校长刘伟率团访问韩国,出席由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举办的2018亚洲研究中心主任会议。8月31日,以“未来知识社会与大学”为主题的“2018亚洲研...

  • 靳诺书记与调研团教师共同参观浙江湖州吴宝康陈列馆我校青年教师暑期调研团开启“初心之旅”

    本报讯7月30日,我校党委书记靳诺、党委副书记郑水泉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与正在此开展社会调研的我校“读懂中国”青年教师暑期调研团31名青年教师及部分在浙校友一起参观吴宝康...

  • 人大附中海口实验学校
    合作办学协议签约

    本报讯8月20日下午,人大附中海口实验学校合作办学签约仪式在我校举行。我校常务副校长王利明主持签约仪式。王利明表示,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也是中国共...

  •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参与主办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

    本报讯8月18日,第六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领导小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

  •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本报讯7月29日,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面总结和深入研究中国改革开放的非凡历程和经验启示,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学术研究...

  • 图片新闻

    (上接第一版)2013年,学校颁布并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国际小学期也作为重要内容被列入路线图中的国际研学制度部分,成为学校提升人才培养国际性四阶段接力计划中一环,“上承”校内公共外语强化和专业外语教学等英语教学,“下启”走出校门的国际交流交换项目,为在校学生搭建起从学校走向国际的桥梁。同时,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也将国际小学期学分作为必修,要求学生必须完成2个学分的小学期课程方可毕业。国际小学期课程设计颇具匠心———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将课程系列化,开设了包括中国研究系列、学科通识与学科前沿系列以及中国文化普及系列在内的三大系列100多门核心课程和语言强化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跨专业、跨学校、跨国家、跨文化”学习交流。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Leif*H.Skibsted在国际小学期开设“食品化学与健康”课程已有十年之久,始终认为“化学对于很多问题的解决都非常重要,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是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结合我校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优势,将课程定位为提升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强调理工学科与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联系,而在哲学院校友阎润宇看来,小学期的意义不仅在于课堂上知识的获取,更在于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成果时的满足感。2015年的暑假,他参与了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教授林磊开设的“人文、科学、人科:跨学科与跨文化的体验”课程,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学进行课题研究,全英文的研究成果最终发布在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上。“在论文写作以及修改的过程中,不仅磨练了自己的科研能力,体验了发表一篇英文论文的艰辛和快乐。”他感慨道,“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十分有帮助。”“小学期”对话“大国际”“全球能源安全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安全重要部分,中国的能源安全也与全球能源安全紧密结合在一起。”自国际小学期开办起,我校国际能源研究中心许勤华教授以“中国能源问题研究”为题开设课程,充分利用国际小学期的跨学科学生基础和讲座教师邀请机制,将中国视角(insiders)、外国视角(outsiders)和熟悉中国事务但又在国外长期生活的学者们的研究视角(mediators)进行有机结合。作为“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人民大学来说,一直在探索与世界进行对话的途径和平台。以中国研究系列课程为例,以我校讲座教授等校内知名学者为核心团队,与国际一流高校的优势学科和研究中国的著名学者合作,将本土问题与国际前沿学术研究结合,经过十年的打磨,已经成为国际小学期的品牌课程。“中国的城市群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支撑全球城市区概念和理论发展的先锋案例。”同样开课已有十年的加拿大墨尔本大学教授韩笋生,将每年来国际小学期授课作为回到中国进行实地调研的重要契机。2017年开始,结合近年来中国城市群的快速发展以及公共政策中对城市群在国家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中所扮演角色期待的变化,他特意在课程名中加上了“中国的城市群”,突出课程设计中以中国城市群为实验室讲述全球城市区概念的思想,希望同学们认识到中国城市群已经成为研究全球城市区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们来说,国际小学期已经成为加强学术沟通和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Leif*H.*Skibsted以我校为第一作者署名单位合作发表学术论文尽20篇;许勤华教授几乎每年都会邀请包括牛津能源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一批国际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著名学者合作讲学,课程的授课内容也形成专著《中国内外能源政策研究》,;韩笋生也和我校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围绕低碳城市和全球城市区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了《低碳空间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基于北京居民碳排放调查的研究》等多项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学校已与58个国家和地区的255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起学术交流关系,并积极探索高校国际合作的新模式,深化与重点合作伙伴的交流关系,成为“世界大学联盟”等高校联盟成员并努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国际货币论坛”等校院两级分别组织的一系列学术活动也会在每年暑假如期举行,向全世界的顶尖学者和机构展示中国的研究力量和影响力。正如我校校长刘伟所说,国际小学期已经成为分享知识和思想的平台、文化交流的平台和高水平、国际化的合作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