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而不同”如何可能?

    一“和而不同”的“和”与“同”究竟是何所指,已故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有一个简明的解释:“‘和’或谐和谓二个或二个以上之相异者之会聚而得其均衡。‘同’或同一谓相等或全无区别。...

  • 郝怡柯摄影作品赏析

    ︵作者系2014级经济学院学生︶

  • “全球治理赤字”对中国尤其不利

      习近平主席在从2015年9月到今年1月的每次出访中都谈到全球治理,并落实到了具体行动和资金支持上。这种变化背后可能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是近年来中国海外利益扩展迅速。过去我们海外利益不是很大,面对的威胁相对也比较小。但现在中国海外利益在国家利益中的分量显著上升,以至于我们不得不予以更多关注和维护。  其次是客观形势需要,因为现在全球秩序比较混乱。英国《金融时报》一位专栏作家不久前刊文指出,现在全球各主流国家都处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之中。焦虑的背后原因就是失序:由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不再那么有效,而新体系又尚未建立起来。  从学理上讲,这种全球性问题在上升而全球治理能力在下降的状态叫作“全球治理赤字”。这种状态对世界各国都没好处,但对中国可能尤其不利。因为老牌发达国家较之过去是在收缩海外利益,可是中国正处在扩展中。现在中国公民个人变得更加富足,因此有了所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愿望;中国资本也抑制不住拓展海外市场的热情,统计显示2016年前三个月中国对外投资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这些情况客观上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全球治理、照顾自身利益。  再者就是心态变化。现在我们正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变化。以前中国更多地将自己定位为区域大国,但从“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来讲,我们追求的是成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全球治理观与美国有何不同基于以上原因,中国理所当然要对全球治理予以更多关注。但同早已涉足全球治理的美国相比,中国的全球治理观有着很大不同,这种差异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的全球治理是“以联合国为中心”,而美国是“以联盟为中心”。中国非常看重联合国的道德价值,看重自身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对联合国要尊重得多。但从历史上屡见不鲜的事实来看,美国一直是将联合国作为工具看待和利用。  第二,从议题上讲,中国是以发展为优先,美国是以安全为优先。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两大主题,但美国更多从它自身及其盟友的安全着眼。中国则认为,长期安全或和平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习近平主席去年9月26日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指出,全球仍有8亿多人在挨饿,因此“我们必须攥紧发展这把钥匙。”  第三,中国目前强调的是全球伙伴网络,而美国着力于维持一种等级制体系。按照我的观察,美国居于世界之巅,其后各国分别分为八个层次:英语国家、盟友、“伙伴”、“竞争者”、“对手”、“敌人”,最后是对美国而言微不足道一些国家。  第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而美国则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民主化。中国认为各国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是既利己又利人的思路,但美国则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美国化”,对于相关国家是否具备“美国化”的基础和条件不管不顾。如何使中国的全球治理更有分量总体而言,中国刚刚开始尝试全球治理,在技巧方面还不熟练。未来中国的全球治理能否具备相当分量,中国能否对全球治理做出更大贡献,可能取决于以下因素:  一是中国国内发展情况。如果没有国内经济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作为支撑,那就很难在国际上获得话语权。国内发展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现在,提升软实力可谓是全国上下的共识,但我们也要注意不能过于夸大软实力的独立作用,正所谓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上也拿不到。因此就国内因素而言,经济发展终究还是首要。  二是大国心态的变化。虽然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实现巨大发展,但中国民众仍然处在百年国耻的屈辱感中。这在网络舆论中非常普遍,比如“受害者”心理,只要中国和别国一发生冲突,就有人说“你又欺负我”;再如“阴谋论”,只要一出事就肯定是美国在背后捣鬼;还有就是对于中国对外援助微词颇多。这类心理当然不是健康的大国心态,至少是在相关问题上缺乏客观认识或大局观。  三是中国的全球治理必须切实做出成绩来。现在,一批由中国首倡的规划构想或主导建立的国际机构,比如“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都已处在实质推进或运营阶段。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必须办好,要让沿线国家或项目所涉国家的政府和民众产生获益感。  四是要协调好与现代体系的关系。必须承认,中国在现有国际体系中获得很大利益。中国现在的定位是对当前国际体系做些补充,加入中国元素,但我们不是“革命家”而是“改良者”。再以亚投行为例,中国强调这是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补充,亚投行与世行和亚开行更多的是合作伙伴而非对手关系。  (作者系我校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本文基于在“对外经贸大学第三届国际政治经济高端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补充而成)

  • 有感总书记引用“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为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其意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重要讲话中,多次引用“格物致知”一语。笔者仅在媒体报道中就...